结论: 本项目为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业,行业代码M7340。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的规定,该建设项目属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第一类 “研究和试验发展”,定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但本项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毒物中高毒、剧毒物品种类多、危害特性复杂、急性中毒事故风险程度较高,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较重,故将该项目定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本项目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设计卫生、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等内容的设计或制定符合相关要求。
本项目存在不足的内容主要有:应急救援设施不齐全,应急救援预案及管理尚需完善;辅助用室配备不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不足。
建议: (1)公司应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设施及应急救援预案。
①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人员设置,参照以下原则: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急救人员的人数宜根据工作场所的规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特点、劳动者人数,按照0.1%~5%的比例配备,并对急救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设置应急救援联络人,并将应急救援联络人联系方式告知所有员工。有条件的企业,每个工作班宜至少安排1名急救人员。
②本项目使用到多种剧毒或高毒化学品,公司应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使用面积可参考照GBZ1-2010附录A表A.2,本项目操作工小于300人,紧急救援站面积不应小于20m2。
③有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及经皮肤粘膜吸收引起急性中毒的工作地点或车间(如剧毒品库、气体实验室、废液间),应根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特点,在工作地点就近设置现场应急处理设施。急救设施应包括:不断水的冲淋、洗眼设施;气体防护柜;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包或急救箱以及急救药品;转运病人的担架和装置;急救处理的设施以及应急救援通讯设备等。
④公司应按照《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的要求,在可能导致接触人员急性职业中毒的工作场所如气瓶实验室、剧毒品库、化学品库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检测报警点应设在存在、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作地点,包括可能释放高毒、剧毒气体的作业场所,可能大量释放或容易聚集其他有毒气体的工作地点也应设置检测报警点,报警仪的报警值的制定原则如下:
毒物报警值应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至少设警报值和高报值。预报值为MAC或PC-STEL的1/2,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超限倍数值的1/2;警报值为MAC或PC-STEL值,无PC-STEL的化学物质,警报值可设在相应的超限倍数值;高报值应综合考虑有毒气体毒性、作业人员情况、事故后果、工艺设备等各种因素后设定。
⑤对氰化物、氨气等剧毒、高毒物品制定更为详细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确定可能的事故类型、发生事故后的处置(人员救治、疏散;残留物处置、场地洗消等)。并设置担架、应急救援器材柜、紧急喷雾冲洗装置或乙酸喷雾装置等应急救援设施,应急救援器材柜中应包括正压式呼吸器、防化服、防护眼镜、长臂乳胶手套、胶靴等,并保证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应定期检查并更换。
(2)本项目卫生特征等级为3级,公司应进一步完善辅助用室的设置。本项目未设置浴室,公司宜在实验楼内设置浴室。本项目仅在洁净室设置更衣室,其余更衣柜位于办公休息室内。公司应进一步优化更衣室的设置,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一线人员实际总数计算。更衣室设置应满足GBZ1-2010中的相关规定。
(3)桑迪亚医药技术(上海)有限责任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相关要求制定并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开展职业卫生日常管理工作,如个体防护用品的管理、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等,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