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项目定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2.(1)公司应针对职业病危害事故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如“硫化氢中毒”、“氢氧化钠灼伤”、“硫酸灼伤”等事故,并定期进行演练.(2)加强各岗位局部照明,使各岗位照度均能达到300lx.(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体检项目应包含作业岗位中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因素,包括粉尘、毒物、噪声及其他物理因素。(4)企业应制检测岗位作业操作规程,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作业,作业时佩戴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在防护设施的有效防护范围内作业,并确保防护设施运行状态良好。(5)企业应适当调整发酵单元配料罐投料口防护设施的设置形式,加强岗位防尘措施的设置以及岗位防护设施的维护及保养,使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6)企业应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的相关要求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7)本项目生产工艺涉及淀粉、豆粕、玉米粉等物料,企业应根据《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12〕第68号),做好粉尘爆炸防范措施。确保作业场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按标准规范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通风除尘系统,按照《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的规定建立定期清扫粉尘制度,每班对作业现场及时全面规范清理;(8)本项目厂区储存有大量磷酸,企业应采用优质的存储、运输设备,防止磷酸液体的跑、冒、滴、漏;完善磷酸泄漏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做好应急救援演练,巡检、救援人员应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做好应急救援设施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确保应急救援设施的正常运行。(9)本项目配置有发酵罐、种子罐等大容量设备,企业应按照《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的要求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配备符合要求的通风设备、个人防护用品、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采取水蒸气清洁、惰性气体清洗和强制通风等措施,以消除或者减少存于密闭空间内的职业病有害因素。在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期间至少要安排一名监护者在密闭空间外持续进行监护。(10)加强对各岗位防护设施的维护及保养,使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加强输送管道、仓筒的密闭性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以降低各岗位化学有害因素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防护设施维护保养、设备检修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二次扬尘,同时佩戴好个体防护用品。
(11)企业应注意车间清洁,制定严格的清扫制度,清扫过程中佩戴好个体防护用品,防止二次扬尘。(12)公司应对噪声值在80-85dB(A)的岗位操作工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采取隔离措施或使作业人员远距离控制或操作;尽可能降低劳动者接触噪声的时间;重视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措施,选用具有良好降噪性能的耳塞,配置的耳塞对噪声应有较好的衰减值,并按《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的要求,制定企业听力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听力健康。督促其正确佩戴和使用耳塞等个体防护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