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项目为其他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行业代码C3269。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版)》(安监总安健〔2012〕73号),本项目属于制造业中第十九类第6项“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定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2. 本项目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设备布局、工艺与设备先进性、个体防护用品、辅助用室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等规定的要求。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为①压铸车间未设置有效的降温设施;②厂房五(南)机加工车间自然通风情况不良③部分岗位噪声、氧化铝粉尘、WBGT指数超标,其中噪声检测合格率较低,超标岗位较多;④部分岗位未配置职业病防护设施,且噪声防护效果欠佳;⑤应急救援预案缺乏针对性,未制定高温、六氟化硫、氢氧化钠、氧化镁烟等应急救援预案;⑥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不全。。
3.建议:
整改性建议
(1)企业应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在生产厂房醒目位置加强警示、告知制度的落实。
(2)企业应通过增加机械通风设施或增加自然通风面积的方式加强厂房五(南)机加工车间的通风,此外企业应经常开启门窗。
(3)企业应根据高温、六氟化硫、氢氧化钠、氧化镁烟等危害特性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
3.2持续改进性建议
(1)本项目厂房五压铸车间、机加工车间的部分岗位均存在噪声超标现象(详见“表1-2-3 检测超标点汇总表”)。建议公司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要求,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2)本项目扒渣岗位WBGT、氧化铝粉尘超标,企业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扒渣作业平台设计设置适当的局部除尘及岗位送冷风设施,从而从源头上有效的降低粉尘、高温对扒渣作业人员的健康危害。
(3)该公司岗位流动性较大,且存在一人多岗现象,本次评价统计职业健康检查应检人数仅针对本阶段接触人员。公司应根据实际岗位调整情况及时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应与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对应。发现职业禁忌或职业病应安排其转岗;对于即将离开公司的职业危害岗位员工,公司应负责安排其进行离岗体检,如发现疑似职业病将按照法规要求实施职业病检定和工伤认定;对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遭受或者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应及时组织救治或医学观察。
(4)公司应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并妥善管理。具体包括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个体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记录,职业卫生培训资料,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患者处理与安置情况记录以及其他职业卫生管理有关资料或文件。当职业卫生专职管理人员变动时,应妥善做好相关档案资料交接工作。 |